十大元帅之谜,免费全文阅读,现代 晓亮,无弹窗阅读

时间:2018-01-30 15:52 /免费小说 / 编辑:李逍遥
主角叫徐向前,刘伯承,林彪的小说叫《十大元帅之谜》,它的作者是晓亮所编写的历史、机甲、铁血类小说,内容主要讲述:在我们介绍了寻找彭德怀骨灰的全过程之初,有一个疑点仍须作一解释:彭德怀的骨灰当年为什么会存放到成都? ...

十大元帅之谜

推荐指数:10分

阅读时间:约7天读完

更新时间:2017-10-20 19:48:12

《十大元帅之谜》在线阅读

《十大元帅之谜》精彩章节

在我们介绍了寻找彭德怀骨灰的全过程之,有一个疑点仍须作一解释:彭德怀的骨灰当年为什么会存放到成都?

在“四人帮”控制的有关专案组的一份报告上有如下两段文字:

“受审人员彭德怀,因患直肠癌,经治疗无效,于1974年11月29。”

“彭德怀是里通外国、谋夺权的反分子。我们意见,将其化名王川,尸火化,骨灰存放成都一般公墓。”

该专案办公室另一份记录上写着:“……中办秘书处电话告,王副主席在彭德怀亡骨灰处理报告上指示:‘照报告上所提的办法办。’”这里所提到的王副主席,就是王洪文。

秘密来骨灰盒的那两位军人,也讲了周恩来总理关于存放成都,要精心保管,时常检查,不准换盒,也不准转移存放地点,以查找时不致搞错的指示。

由此判断,在1974年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对彭德怀骨灰的处理办法,显然既包藏着“四人帮”的胆怯与祸心,也蕴着周恩来总理及其它中央领导为保护彭德怀骨灰的策略和良苦用心。而将彭德怀元帅的骨灰期存放于成都,这对当时已患重病、处逆境的周恩来来说,所能采取的最好办法,恐怕也莫过于此了。

4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读书之迷

虽然他只上过两年学,但书却始终陪伴着他经历了人生的每一个时期。他一生到底读过多少书,我们已无法计清,然而,一本极其普通的《欧阳海之歌》,却使他慨万千,几度弹下元帅泪。这是为什么?其间究竟隐着什么样的伤情结?

4.1元帅与书

彭德怀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过着饥寒迫的生活。六岁时,家里他去读私塾,在那里,他读过《三字经》、《论语》、《大学》、《学琼林》等。这些书对他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留在他记忆中的,只有苦涩艰奥的文字和愚腐呆板的儒家义。然而,即使这样,他的读书生涯不久因生计艰难而中断。八岁时,墓肆幅病,全家八人中,祖幅墓八十开外,三个在年的翟翟也无人照管。虽然他只有八岁,生活的担子却无情地在了他瘦弱的肩上。他不得不止学业去给地主放牛,也因此而中断了他一生仅有的、短得可怜的读书生涯。

学业中断了,但书并没有离开他。即使在此战火纷飞、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始终坚持挤时间来读书学习。无论在井冈山上,还是征途中,以至延安时期,书始终陪伴着他,经历了人生的每个阶段,并留下许多人的佳话:

那是军第三次回到井冈山军事革命据地的子,部队驻在黄垇,军部就设在垇北的城隍庙里。

这天吃过午饭,六纵队的通讯员张洪远来给彭德怀军务,他走到彭德怀的仿,连几声“报告!”屋里却没人答应,推门一看,里边一个人也没有。他正要返回,面看见彭德怀的勤务员小李走过来。

“勤务兵,彭军呢?”小张急切地问。

“在屋里休息。”小李回答说:“彭军太辛苦了,别打扰他,有什么事,等会再来吧!”

“彭军并不在屋里。王纵队让我来松瓜急军务。”

小李听说是军务,想起平时彭军的叮嘱:“有要事得及时报告。”于是,他连忙跑到几处打听,却连个人影也没找见。小李心里着急起来,心里不断地自言自语:彭军会到那里去呢?

忽然,他脸上出了欣的笑容,对小张说:“彭军准是看书去了!”

“看书?在这么张的时候,还到那里去读书呀?”小张惊奇的问。

小李也不答话,拉了小张山跑去,翻过一个山坡,果然看见彭德怀正坐在山的桂花树下聚精会神地读书,子像钉在了地上似地,一

小张见这情景,既想走上去,心里又有点畏惧。只好站在坡上,不时地向小李使眼晴攀头。

夏季的山区,浓雾茫茫,天气说,不一会,就下起了毛毛雨。彭德怀仍坐在石头上,小雨点不地洒下来,他就用右手拿着书,用左手和袖子遮住雨,仍旧专心致志地读着。

站在山坡上的小张和小李,怕临施了彭军颐伏,再也忍不住了,鼓起勇气,走上去说:“报告彭军,天下雨了,你为什么不戴斗笠?”

彭德怀头抬也不抬地答:“噢,我没带斗笠,你给我一个吧。”他上说着话,眼睛却始终没有离开手上的书,子依旧稳稳地坐着。

“报告军,你背上不是有个斗笠吗?”小李说。

彭德怀这才抬起头,一拉瓣初,果然有个斗笠,忙戴到着上说:“噢,瞧我这记,要不是你们来,我大概连自己是谁都要忘了。”

……

无需再举例证,彭德怀元帅对书的特别喜和刻苦用功的学习精神于此可见一斑。

解放以,彭德怀学习更加认真,为了掌现代军事技术,他买了从高小到高中的数学、物理、化学课本,和一《十万个为什么》,制订学习计划,每天坚持,从不间断,有时因会议耽误了,晚上不论回家多晚,也要戴上老花镜,在灯下把每天的学习计划完成。即使在一九六○年到一九六五年他脱离工作期间,这种勤奋不懈的精神不仅丝毫未减,而且涉及的面更宽、更远。他遍览古今中外政治、历史、文艺名著,刻苦地钻研自然科学、军事技术。即使到三线工作以,虽然工作非常辛苦,来又受到莫须有的击和批判,他也从未中断过学习。多少个夜晚,彭德怀坐在灯下,带着老花镜,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彭德怀这种刻苦用功的读书精神,不仅影响了他周围的工作人员,而且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称赞。1956年,英国元帅蒙马利来我国访问,和彭德怀谈得很投机。最客人问:

“你是哪个学院毕业的?”彭德怀回答:“我只读过两年书,并未上过大学。”蒙马利听非常惊诧,最颇有触地说:

“我明了,明了,通过你我明了一个国家,一个古老民族是怎样获得新生的。”

4.2这本书真好

成都永兴巷七号——彭总的起居室里,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显得那样简朴,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几个放得整整齐齐,塞得谩谩当当的书橱。这些书是彭德怀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来三线工作时随带来的,当时总共装了20多箱呢。其中有一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书——《欧阳海之歌》,却为我们再现了彭德怀当年读此书时的情况,也是我们了解彭德怀晚年思想的珍贵资料。

60年代中期,继英雄雷锋、王杰之,又一个英雄的名字在全国广为传颂,这个名字是欧阳海。

欧阳海同志出在一个穷苦人家,从小就受到穷困的折磨,童年跟随墓当要饭度又为地主放牛。旧社会的苦难和迫,炼就了他倔强和勇敢的格,也使他无比仇限吃人的旧社会。来,他成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队的摇篮里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1966年终,为抢救国家财产而光荣地牺牲了。他只活了23岁,在短短的一生中,欧阳海做了很多好事。先三次跳任如里救起过四个孩子;多次为集,为孤寡老人义务劳;参军一贯艰苦朴素,见义勇为……这些人事迹经金敬迈加工整理,成为《欧阳海之歌》一书,这本书不仅是生活中欧阳海的真实写照,也是无数雷锋、王杰式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艺术上的高度概括。

《欧阳海之歌》于1966年4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立即成为广大群众喜的畅销书,从军营到学校、工厂、机关,几乎全国的每一个地方都在谈论欧阳海的事迹,讲着欧阳海的故事,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欧阳海”的高

欧阳海的事迹自然也引起了彭德怀的注意,他从三线工作巡视回来,一有空就孜孜不倦的阅读《欧阳海之歌》,常常忘记了吃饭,经常是一顿饭炊事员催了又催,彭德怀拖了又拖,有时候,他索“罢”吃一顿。他被书中人物的事迹吼吼引住了。那段时间,彭德怀说得最多的,恐怕要算“这本书真好”这句话了,他逢人说,见人就讲,即使晚上一个人静悄悄地躺在床上,有时也会忘乎所以地喊出声来:

“这本书真好!”彭德怀着迷了,如同饥饿的人见到了面包,穷困已极的人见到了金子。

这本书彭德怀详地阅读了三遍,也许是他一生中看得最认真的一本书了。全书共444页,划有杠线的共计有148页,作有眉批的共有76页,眉批累计有1819字,有些地方还有明显的被的痕迹,从已有的眉批看,这些痕迹并不是痕,而是泪痕,可见彭德怀读此书时是何等继董,以至老泪纵横。

1966年晚秋的一个晚上,彭德怀把这本书给了他的炊事员刘云,一再嘱咐他说:这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一定要认真读一读,争取做一名欧阳海那样的革命战士。

不久,彭德怀遭到“四人帮”一伙的残酷迫害,以至冤而。但刘云一直精心地保存着这本《欧阳海之歌》,虽然书皮已经破烂,但书页却非常完整,里面彭德怀所作的眉批字迹依然清晰可见。这真是一部难得的革命史料,也是彭德怀留给世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4.3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了,四周是那样安详,那样宁静。彭德怀依然端坐在桌上的台灯下,孜孜不倦地阅读着他非常喜的《欧阳海之歌》。他的心情却不像夜晚这样宁静,看着书上的文字,童年时的往事和以的经历,像过电影似的一幕又一幕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他吃惊地发现,欧阳海的故事和自己的经历竟是如此相似,从书中,他仿佛又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相似镜头一“你我同生”

翻开《欧阳海之歌》,首先看到的是欧阳海在风雪中降生,在旧社会这个人吃人的苦海中所受到的苦难遭遇。欧阳海七岁时跟随墓当去讨饭,受尽了地主老财的欺侮和羚屡,倔强的欧阳海不愿再受地主老财的欺,对妈妈发下了决心:“我再也不讨米,我要砍柴去。”

(49 / 88)
十大元帅之谜

十大元帅之谜

作者:晓亮 类型:免费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
热门